
珍爱网红娘为您分析:门当户对是否具有科学依据
自从辛亥革命掀起的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观念开始,这一自由恋爱嫁娶的新式观念一举捅破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婚姻制,男女婚恋嫁娶自主,不再遵从“父母命,媒妁言”。到如今21世纪,时代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了更加先进开放的婚恋思想。人们逐渐不再提及婚姻要门当户对,甚至对门当户对一词心生反感。
近日,国内婚恋交友平台珍爱网依托大数据背景下,整合自身平台数据和资料,对适婚男女婚恋要求门当户对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展开了具体分析。
分析显示,36.21%的适婚男女被家人要求过自己的婚配对象要与自己门当户对;63.79%的适婚男女则表示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婚配对象是否与自己门当户对并无要求。当问及适婚男女自身对门当户对的看法时,有58.98%的适婚男女表示门当户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自己对其表示认同;剩下41.02%的适婚男女则表示婚恋应该是纯粹的,门当户对是封建老思想,自己对其并不认同。
对于正反双方产生的巨大认知差异,珍爱网婚恋专家张莎莎表示,大家对门当户对的认识褒贬不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门当户对的理解存在差异。贬义上,门当户对是指旧时男女双方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的匹配度,按照这个理解,大家就会自认而然<将门当户对这个词与“封建”、“守旧”等词联系起来,对其产生不好的联想;广义上,门当户对不仅指婚恋双方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匹配度而且包括婚恋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阅历等各个方面,以及这些方面所决定的社会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人身修养各个方面。因此,按照这个理解,门当户对在当今社会具有了一定等合理性。
当以认同门当户对的适婚男女为样本,调查他们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时,5.38%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是自己不希望未来另一半的条件比自己差;13.17%的适婚男女认为门当户对的婚姻匹配度更高,婚恋幸福的概率更大;18.72%的调查人员表示门当户对则代表两人的成长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相似,婚后夫妻和谐的概率增大;21.71%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认同门当户对的理由是婚姻不只是两个人,更多的是两个家庭的事,门当户对很大概率上会使两个家庭的摩擦减少。
爱情中虽然没有很严重的阶级等级观,但走上婚姻殿堂的爱情必然少不了来自世俗的挑战。柴米油盐的日常、看待事情的标准、对生活的理解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两人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门当户对则意味着两人能在更多的层面上找到共同点,避免产生分歧。
当以不认同门当户对的适婚男女为样本,调查他们不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时,2.72%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不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是自己认为门当户对是封建老思想,是文化糟粕,不应该认同;6.34%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不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是自己认为婚恋是一件神圣的事,它应该更纯粹些,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9.23%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不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是自己相信生活条件可以由婚姻双方一起努力改变或适应,爱情可以克服一切;22.73 %的适婚男女表示自己不认同门当户对的原因是自己认为婚姻主要是看彼此相爱,与是否门当户对并无太大关联。
其实,门当户对也并不不意味着婚姻双方在所有的方面都相互匹配,彼此适合,反之,门不当户不对也并不意味着婚姻双方一定不适合,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如果婚姻双方更看重的是彼此的品质和三观,相信关于门当户对的外部物质因素也是可以克服的。
综上,不论是门当户对还是门不当户不对都不是婚姻好坏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婚姻,是两个成熟异性的结合,它需要婚姻中的双方来共同经营,正如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曾说,婚姻的本质就像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需要不断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叶、打杀害虫,才有持久的绿荫。(文/YJ)